有時候執拗只是因為情緒來了,我們願不願意面對、接受並放下,則需要某些契機、某句話,或是某種作為打破藩籬。
女兒國小四年級到國一階段,在吃食上與我起了許多的衝突。同儕在此時成為孩子長大過程中很重要的養分,彼此間也開始互相影響並默默的成為某種群體準則或標準,飲食也包含在其中,比較西化已是能預見的結果,對於吃食環境的要求,也頗有堅持。
身在民間的老母,我,台灣傳統飲食的愛好者,尤其是甚麼市場裡、廟宇旁、榕樹下,更是我尋覓己好的好所在。有此癖的同好便知道,這些美食聖地的環境,通常不太可能有冷氣,環境也不會太優化,板凳、圓椅、方桌,大姊拿著毛巾抹布收拾碗盤後往桌上一抹,乾淨沒渣就好。
這樣的兩個人,要一起吃飯,還真是有些痛苦。尤其是回歸職場後,只有兩個人的晚餐,實在讓人很難堅持烹煮,加上又有個挑剔的女兒,更是讓人想用錢打發這一餐。於是晚餐前的準備動作便是從「晚上要吃什麼」開始,互相對峙半小時之後才出發覓食。孩子年紀小的時候,當母親的會擔心營養不夠,總是遷就著她。隨著她長大,不用擔心營養是否足夠的問題後,媽媽 我 也想開始吃自己喜歡吃的。晚餐大戰也就越演越烈......
吃什麼重要嗎?短期來說不太重要。當作吃飽、給細胞養分,吃這吃那不過就口慾跟營養的差異,現代人吃的樣式、份量都算足夠,患不均而不是不足。就理性來看,晚餐配合女兒吃食,沒有甚麼太大的影響,更何況午餐可自選,而非像女兒一樣只能吃學校的營養午餐
不過人呀,計較通常就是計較在這心意問題,老是配合吃著這些漢堡、薯條、義大利麵、生魚片、握壽司、拉麵......怎麼就沒想想老娘想吃什麼呢?每次我提出想吃的,總被打槍--不想吃、會辣、沒冷氣、那裏有點髒。怎麼都沒考慮考慮平常人家一天的餐費落點、營養均衡等其他條件。想想呀,真嘔。也曾跟女兒好好討論過晚餐的議題,聊聊心境、家庭經費控管、但總在幾餐過後,故態復萌。幾次往返,還真是心灰意冷。
直到有次被人問:晚餐,對你來說重要的是甚麼?是吃什麼重要?還是跟女兒一起吃重要?嘴硬的我把上面的一番想法說了說,當時,仍秉著老是讓著女兒,怕她過度自我中心......如何如何地念想。友人聽完不慍不火的說:那你要不要試試看,下次主動說她想吃的餐點,看看事情怎麼發展。
這不慍不火的態度,以及沒想過的方式,忽然敲中了我。於是找了天晚上,我主動的提出幾個她會喜歡的選擇,她也是眼睛一亮的問我:你怎麼會想吃這個。過了幾天,女兒的選擇裡也多了我能接受的選項。晚餐大戰就此慢慢落幕,自那以後,女兒開始偶爾會關心的多問一句,那你有沒有想吃什麼,安撫了我計較的被在意的心情。就好像北風與太陽的故事,當自己是那北風時,還真是無法看開。
願自己能在生活裡多當那太陽,帶給別人溫暖,而不是頑固的北風。
#馬特市七日書 #書寫愛與親密關係D4 在一段關係裡,你有沒有一個化被動為主動的時刻?無論是愛情、親情或友情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