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愛與親密關係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愛與親密關係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4-07-06

夜半驚心

將近十五年前的過去,早已無法十分確定這一幕幕是自我折磨的畫面,還是當天發生的分分秒秒,許多細節已無法想起,唯有情緒依舊難以平復。

趴噠 趴噠 趴噠 趴噠 隨著足音傳過來的,是男子對手機的發話,軟軟的、降低音調的曖昧調笑,聽不清詳細的內容,模模糊糊黏黏膩膩。坐在梯子上的我,膽戰心驚。思考著樓梯的磁磚如此復古而美麗,鏡頭下重複流動的綠,好美...... 伴隨這想法的是可怕的倒數--五、四、三、二、一,鐵門開啟、木門的把手轉動,入門,兩雙眼睛直直的相互看著對方,男子收斂起那抹入門時的微笑,表情瞬間轉而訝異,原來人臉的肌肉線條的改變,剎那間如此巨大。

「你跟誰講電話」
「同事」
「這麼晚跟同事講電話」
「交代一些公事」
「哪個同事,男的女的」
「問這麼多幹嘛」
「手機拿來」
「妳要手機做甚麼」
「我看你跟哪個同事說話」
「妳不要無理取鬧」

像是肥皂劇的對話展開,毀了!各種思緒在腦袋裡千迴百轉。夜半兩三點,曖昧的對話,防禦的態度。即將臨盆的自己,該怎麼處理?肚子裡的孩子,是長子長孫的他想要的。順著他人生規劃結婚生子,再半個月就要出生的孩子、我、一起經營的生活,對他而言到底算甚麼?我要面對甚麼?現在不是他最幸福的時光嗎?他想要的即將全部擁有,若一個人在這樣的時刻,可以外遇,我自己有甚麼能力有把握將他留住。

為什麼我會起床如廁?懷孕這麼久,我也甚少夜半起床。怎麼就這麼剛好,起床上廁所的我,毫無睡意,發現他不在家,想溫馨等待。

「交代公事?好,那剛掛完電話,同事也沒那麼快睡,你再撥過去。」
「妳要幹嘛」
「確認一下你們在談甚麼公事」
「你很莫名其妙」
「我會很婉轉的,不會讓你難做人,不然你自己打,按擴音」
「我不要」

要不要繼續下去,魚死網破一切都沒有轉圜的空間,我到底要甚麼?若一個人在這麼幸福的時候,可以外遇,我要怎麼經營這樣的一個家庭。我得怎麼做,我不想要一個會反覆外遇的老公,我不要假象,儘管那可以給我多少張幸福美滿的照片。

「偎~你怎麼又打過來了」手機另一端傳來女子溫柔撒嬌的聲音
「我剛跟你講的公事,有沒有甚麼問題」男子故作鎮定,口氣堅毅地說
「你太太發現了嗎?」女子壓低聲音,細細慢慢的說
「恩」男子側臉看著我的反應,正經八百的回答
「你還好嗎?」女子關心的問
「沒事,那我掛電話了」男子快速的把電話掛了

接著要怎麼處理,我要怎樣,我想知道甚麼,我想要甚麼樣的結果。我幸福美滿的家庭就是消失了嗎?我還能做些甚麼?我還能挽回甚麼?

在一片渾沌中,事情隨著彼此原本的性格,交互發展。當天,我便離開了這段婚姻。從夜半談到近午,從家裡談到戶政。有理智的討論,有瘋狂暴虐的情緒傾倒,還有淚水遍布的痛哭哀號,以及宮鬥劇裡進攻防備的各種交手。無法在書寫中一次回憶,只因為心裡無比沉重。回神,看看四周,看看現在的生活,還好,我活在現今當下。

#馬特市七日書 #書寫愛與親密關係D6 寫下一個讓你決定結束關係的瞬間。

2024-07-05

閃耀的公主日

或許那些我們不曾追求的,是不被允許,而不是不喜歡。

鋼琴聲繚繞,演奏著70年代的英文老歌,涼爽的夜,晚風拂去身體的熱,心情開心且亢奮。下午從台北衝宜蘭買了童玩節(?)的星空票,隨口說出的提議,三人說走就走。這是一個突兀的組合,一個是剛和平分手的前男友,一個是國中男同學。來幫忙搬家的他們和我,忽然聊起搬完家要不要慶祝一下,忽地我們就來到了冬山河。

難得的那天穿了件仿旗袍的西式軟貼身洋裝,淡鵝黃色、點綴著些許的金,裙長及膝。國二便自力更生的我,平日總穿著 T-shirt 牛仔褲,便於工作、上學的場景轉換不至於突兀,一方面也好活動。這件洋裝是難得花錢買衣服的我,喜歡到忍不住入手的奢侈品,買入至今沒有適合的時候穿著它外出。男孩們慫恿著我穿它出去,即使不適合即將遊玩的場合,但還是換上它出門。

下車入園時,陽光灑落身上,男孩趁機到身邊,眼神閃耀著光芒單獨跟我說:我從沒看過你這樣漂亮。是呀,不到20歲 166cm 55kg 那是充滿膠原蛋白的青春時光,年輕就是美麗。但我知道男孩的意思,他沒見過我穿得如此女孩樣,我半工半讀,生活匆忙間哪來的空閒打扮。自聯誼認識交往的過程、相處都太自然,自然也就少了為吸引對方而裝扮的時刻。

大家開心嘻鬧了幾個小時,離場的時間將近,我們便走向舞台看表演歇會,舞台上的鋼琴師正好彈奏著曲子,當時的我很喜歡聽英文老歌,我們佇足欣賞。曲落,鋼琴師說這是最後一首表演。我在旁邊碎念懊惱,講著聊著還想聽,兩個男孩你推我搶的,紅著臉去問鋼琴師可否加奏一曲。遠看他們講了許久,鋼琴師轉身,麥克風傳出他詼諧虧了兩個男孩的言語,接著加奏一曲當時我常聽的英文老歌。男孩們回到我身邊,陪著我隨音樂搖擺,那一夜星空很美,音樂讓我癡醉。

此生唯一一個像公主般的日子,穿著自己很喜歡的洋裝,三個人嬉鬧間,兩個男孩一路注意著我,便著法子讓我開心。當晚他倆若有似無的競爭意識,也讓身為女孩的我,難得的驕傲一下。回想起來,還真是人生中難得的美好回憶。

#馬特市七日書 #書寫愛與親密關係D5 在親密關係中感受到「被看見」的時刻。

2024-07-04

吃什麼重要不重要

有時候執拗只是因為情緒來了,我們願不願意面對、接受並放下,則需要某些契機、某句話,或是某種作為打破藩籬。

女兒國小四年級到國一階段,在吃食上與我起了許多的衝突。同儕在此時成為孩子長大過程中很重要的養分,彼此間也開始互相影響並默默的成為某種群體準則或標準,飲食也包含在其中,比較西化已是能預見的結果,對於吃食環境的要求,也頗有堅持。

身在民間的老母,我,台灣傳統飲食的愛好者,尤其是甚麼市場裡、廟宇旁、榕樹下,更是我尋覓己好的好所在。有此癖的同好便知道,這些美食聖地的環境,通常不太可能有冷氣,環境也不會太優化,板凳、圓椅、方桌,大姊拿著毛巾抹布收拾碗盤後往桌上一抹,乾淨沒渣就好。

這樣的兩個人,要一起吃飯,還真是有些痛苦。尤其是回歸職場後,只有兩個人的晚餐,實在讓人很難堅持烹煮,加上又有個挑剔的女兒,更是讓人想用錢打發這一餐。於是晚餐前的準備動作便是從「晚上要吃什麼」開始,互相對峙半小時之後才出發覓食。孩子年紀小的時候,當母親的會擔心營養不夠,總是遷就著她。隨著她長大,不用擔心營養是否足夠的問題後,媽媽 我 也想開始吃自己喜歡吃的。晚餐大戰也就越演越烈......

吃什麼重要嗎?短期來說不太重要。當作吃飽、給細胞養分,吃這吃那不過就口慾跟營養的差異,現代人吃的樣式、份量都算足夠,患不均而不是不足。就理性來看,晚餐配合女兒吃食,沒有甚麼太大的影響,更何況午餐可自選,而非像女兒一樣只能吃學校的營養午餐

不過人呀,計較通常就是計較在這心意問題,老是配合吃著這些漢堡、薯條、義大利麵、生魚片、握壽司、拉麵......怎麼就沒想想老娘想吃什麼呢?每次我提出想吃的,總被打槍--不想吃、會辣、沒冷氣、那裏有點髒。怎麼都沒考慮考慮平常人家一天的餐費落點、營養均衡等其他條件。想想呀,真嘔。也曾跟女兒好好討論過晚餐的議題,聊聊心境、家庭經費控管、但總在幾餐過後,故態復萌。幾次往返,還真是心灰意冷。

直到有次被人問:晚餐,對你來說重要的是甚麼?是吃什麼重要?還是跟女兒一起吃重要?嘴硬的我把上面的一番想法說了說,當時,仍秉著老是讓著女兒,怕她過度自我中心......如何如何地念想。友人聽完不慍不火的說:那你要不要試試看,下次主動說她想吃的餐點,看看事情怎麼發展。

這不慍不火的態度,以及沒想過的方式,忽然敲中了我。於是找了天晚上,我主動的提出幾個她會喜歡的選擇,她也是眼睛一亮的問我:你怎麼會想吃這個。過了幾天,女兒的選擇裡也多了我能接受的選項。晚餐大戰就此慢慢落幕,自那以後,女兒開始偶爾會關心的多問一句,那你有沒有想吃什麼,安撫了我計較的被在意的心情。就好像北風與太陽的故事,當自己是那北風時,還真是無法看開。

願自己能在生活裡多當那太陽,帶給別人溫暖,而不是頑固的北風。

#馬特市七日書 #書寫愛與親密關係D4 在一段關係裡,你有沒有一個化被動為主動的時刻?無論是愛情、親情或友情。

2024-07-03

標準在那兒

是幫忙,還是責任,改變了看事情的角度。心情的不同,對同一件事情的詮釋也可能大相逕庭,但做事的標準該是有一定的尺度,學會了標準在哪,這趟經歷便已值得。

在台北的表姊生了女兒,缺少幫手的她,喊上放暑假的我去幫忙,記不清是哪一年,也忘了是怎樣的前因後果,到底在那裏幫忙了多久,具體又做了些甚麼,那是一段沒有回憶的歷史。唯有「洗碗」這件事,深深的留下了印象,在這次的書寫練習中,被挖掘了出來。

那是某日午後,大家吃完午餐,表姊的廚房裡滿是杯盤。不僅僅是這一餐的,大家在一段時間內隨手使用的杯子、餐皿都堆放在流理台。做家事一向是我的弱點,可以動頭腦、跑腿,甚至能出點蠻力,但一樣是掃地,妹妹掃5分鐘乾乾淨淨,我掃了15分鐘卻還是四處有殘跡,態度一樣認真,功力差很多。即便如此,洗碗就是洗碗,當時的我對於它沒甚麼喜惡,就是大人喊做事去完成就對了,這樣的概念。也忘了實際上花了多少時間,體感上是挺久的,依照日常模仿著大家的動作--擠洗碗精在海綿菜瓜布上,搓揉出泡泡,再將碗盤刷一刷,沖水將泡沫洗淨,往旁邊籃子放,一個個的反覆下去。這樣機械式的動作,有點無聊,讓人不感興趣,不過也沒有甚麼特別的,國小國中階段,時間好像是耗不盡的,不需太苛刻的使用

洗完碗,回到客廳,就著電視吃些零嘴。表姊家因為表姊夫的關係,過的相對闊綽,二十幾年前在表姊家生活每天是有不中斷的冷氣吹,也有吃不完的高級零食。被喊來幫忙,不算是辛苦的事情,除了被喊著幫手外的時間,享用著的是家裏沒有的環境。平日自家裡往來的親戚不多,真有來往的就這兩位阿姨以及她們的孩子們,去到這些親戚家裡,大人間也都如日常的要小孩們幫著做點小事,不太有親疏之分。屁孩如我還沒社會化完成,也不曾多想些甚麼,大的喊小的,一切如此自然。

在客廳裡坐著坐著,表姊走過來,問了我碗洗好了沒有,態度與表情有點嚴肅。不加思索我如實回答洗好了,表姊便讓我起身跟她去廚房。她拿起碗盤叫我摸摸看,問我有沒有發現甚麼,我說沒有。她就讓我把盤子翻過來,要我認真地看看並且摸摸盤子的屁股。我認真地看也摸了之後發現盤底的油漬感殘留的讓人有感。表姊非常嚴肅地問我:沒有人教你怎麼洗碗嗎?你不知道除了使用的表面,也要把碗盤翻過來洗乾淨嗎?她的情緒透過口氣傳達出對我的不滿,甚至有種批評我沒家教的感覺。這感受讓我吃驚,當下產生了委屈,但不能說出口,心裡只有我不過就是來幫忙,為什麼不能用說的,要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。接著表姊讓我全部重洗一次,我默默地重洗,那週便找了個藉口,回到家,過自己的生活。

事過境遷,這許多年來沒忘記過這樣的一件小事。這事讓我知道了做事有標準,沒有達到標準,會給別人說嘴自己的機會,不論原因,不談責任還是幫忙。寫到這裡,忽然通了些甚麼,或許自己對行事標準的看待,是從洗碗事件就落下了某種應對方式?或許,下次可以和諮商師聊聊這個回憶......

#馬特市七日書 #書寫愛與親密關係D3 記一件在關係中,帶給你深深自覺或自省的經歷。透過這個經歷,你終於明白一件在你成長路上很重要的事情

不願熟悉的陌生

有些時候,我們寧願這樣的自己不要出現,不是不願接受,而是不忍面對


拎拎拎拎拎......嗶嗶嗶嗶嗶......

早上七點,北上的區間車,工作日的例行上下班。約莫是半年吧,每個工作日來回約一小時半的淚水,容量到底有多少呢?

單趟搭車時間約摸50分鐘,上下班的車廂內總是擠滿了人們。重複地搭乘練救了感知某幾節車廂的某些角落或位子旁,容易找到一席之地的觀察力。上車、就定位,淚珠悄然無聲的滾落;目的地的前一站,水滴自動乾涸。沒有預期的,從某天開始,身體開始了這樣的自動循環,無法控制。

那是生產前半個月發現先生外遇、離婚,產假結束後上班沒多久後,某天忽然產生的狀態。那時的自己有嚇到,但也覺得好奇妙。第一次遇到無法讓自己克制情緒不哭,也是第一次發現原來眼淚自己會固定停止,是誰告訴身體如此運行?是一連串的狀態讓自己無法負荷,現實條件又無法給予自己資源去面對,身體做出的應變嗎?當時每個月將近六七萬的固定支出,已經有部分是用過去的積累來填補,薪資是穩定生活的必需。理性的思考下,每天我搭著車上班,搭著車下班去保母家接小孩,晚上就是照護著她,母女倆過著。還不會翻身時的她,可讓我在她睡覺時趕緊洗澡。會翻身之後,只能先回家洗戰鬥澡後,再去保母家接她。那一陣子,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了。掉淚的症狀,在某一天就消失了,如同它無預警地的到來,離開也默默地轉身。

至今我仍沒有方式去探索它,也不知道當時到底發生甚麼事。除了上面的敘事方式,也不懂該怎麼描述它。只知道若在上下班的時候,常常看到一位女子如此地流淚,內心會十分的不捨與充滿許多的疑惑。

#馬特市七日書 #書寫「愛與親密關係」D2 #在一段關係裡,是否曾有一個時刻讓你感到自己非常陌生,完全認不出這時的自己?寫一個這樣的時刻。

2024-07-01

一段難以定義但意義重大的關係

#馬特市七日書 #書寫「愛與親密關係」D1 #寫一段難以定義但對你意義重大的關係。

從椰林開始接觸起網路的年代,透過網路認識朋友不是件甚麼奇怪的事情,就好像更早以前的筆友,聊著聊著在時空背景允許的條件下,可能一對一或多人一起實體聚會做些甚麼。在那個年月網路交友這件事相對單純一些,也因為如此對於現在交友APP 被稱為所謂的約炮軟體,總覺得是不是有點大驚小怪,直到有餘力開始再注意自己朋友圈太狹隘,開始玩起 Tinder 來,才又重新見識科技運用的變化。

稱Tinder 為交友軟體,到不如說它是發洩壓力的軟體,上面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,以及形形色色的各種人,有了更多的見識。在這些見識裡,多半時間都在與人「爭執」及感受「無奈」。不是一些自介裡的基本資料重複被問無奈,就是對於三觀不合引起的爭執,到後來變成在上面與人鬥嘴變成了情緒的發洩口。因此也忘了怎麼左划右划的與他認識,一個聊不多、偶爾會見面,有著關係的人。



是的,不知如何定義我們之間的關係。至少,我有著這樣的困境。單身的兩人日常不太聯繫,有聯繫必會互相聊個兩句,至少會回個貼圖。有約,也通常是簡單一起吃個飯,席間,兩人甚少說話。凡社群軟體裡有甚麼近況能互動的,也會問兩句。每當有甚麼關卡,總會很快地收到他的關心。有甚麼不錯的吃食,也會被記住。雖然很少,但也會有親密的互動。

上述的三言兩語,大概就是這幾年的互動。自己也覺得蠻奇特的,放諸一般標準,互動的頻率與模式連朋友都不算?但大雨中、車壞了,不論多遠,非上班時間,他願意,且會撥空接送。每遇關卡,他也總在需要時出現身旁陪伴,讓你知道他在。年輕時,對這樣一個人的存在,曾經是可有可無的。但到了這樣的年紀,會知道彼此的負累有多少、現實生活的重心是甚麼,也更清楚被常掛在心上這件事,有多難得。也因為年紀,已經知道很多事情不能強求,以及自己的不願勉強。就這樣,彼此用這樣的關心與距離,往來了幾年。

難得的,我的人生有段不能明確定義的關係,有個特別不知道怎麼相處的人存在。

2010-06-05

半年

今天,是我的生日。
七號,離婚滿半年。
是這陣子才忽然察覺怎麼這麼剛好。

為什麼會去驚覺離婚滿半年呢?
因為這是通姦罪追溯期的最後一天。
我的寶寶,才五個多月大。

這段日子,很難熬,很多事情需要處理。
拉拉雜雜的事情很多,其中還包含我要不要告他們通姦。

我真的無法了解--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,即使已快半年。

一個是有意找人發洩自己慾望,
一個是有意用時間換取空間。
兩個人完全不管所謂的責任、義務與道德。

肚子裡的寶寶,何其無辜。

他知道自己要當爸爸,事情開始於懷孕五個月左右時發展。
她知道我要當媽媽,利用這樣的機會,跟他在一起。

經過幾場戀愛,我學會了,
愛不愛,是對方的感受,
而不是自己做了什麼,或不做什麼就可以改變的。

愛情,在很多時候只是一種比較---
在此時此刻,芸芸眾生中,剛好就是你適合我。

經過一場婚姻,我才知道,幸不幸,是上天的安排,
而不是自己努力/不努力,愛/不愛就能永恆。
家庭,在很多時候只要有個疏忽---
在自以為是的把握中,玩弄些小把戲,就會支離破碎。

為了不侵犯孩子的親權,盡量的使用理性,來面對這些,
維持著一定程度的友善,但不可否認的,我很悲傷。

他說只是想發洩慾望,才做這樣的事情。
他說,不再跟她連絡,我、這個家才是他要的。

但我無法忘記,這件事情發生在懷孕期間內,
而這代表著責任、道德、信任都不在他思考範圍,
性,掌控一切。

我也無法忘記,發現當天長達十個小時的對談裡,
那些我比較堅強、我不夠溫柔,
以及他認為給了我幸福,所以小小的追求自己慾望的滿足,
這些讓我傻眼的藉口。

在經過許多眼淚的洗禮,以及反覆的念頭摧殘後,
要邁開34/35歲腳步的我,想要堅強的靈魂來當禮物。

讓我能看清自己所想要的幸福,並且勇往直前。
不要再想著過去的傷痛,也不要再計較無關幸福的一切。

2010-04-22

改變

當行之多年的嗜好有了變化,代表著某些想法也在改變.......

你總不嫌麻煩的特地採買著,在嘗試各種口味/香味的同時,也仔細篩選著適合自己的煙草,連菸紙、菸頭的搭配,也都不厭煩的一一測試,來組合出你要的手捲菸。在沒有它的時候,甚少見你吐納其他煙霧。即便是菸友們主動遞送,也多半拒絕。對你來說抽菸不是種必須,而是自己創造出來的需要,一種低調的生活品味。

曾幾何時,手捲菸不再出現你的手指之間,取代的是一般市售香菸。甚至聞到你吐納著新樂園的味道。

早該警覺,這樣的改變,就如同你對女人選擇的改變....

2009-06-16

原來,是這麼的愛。

自從回到北部與老公分居兩地,忙碌的生活,甚少有空間讓心頭的思念溢出。一直以為沒太多的情緒,在這樣的區塊裡。直到自己發現老是在口語裡加上「我老公如何如何」、「我老公會怎樣怎樣」,而這樣的情況已經有一陣子了....

記得不久前在國外候機時,一位阿嬤問我去check in 那個人是妳的誰時,自己當下無法反應說是我老公,那種不習慣用角色描述人物的日子,似乎在這次的分離改變了。不僅於如此,自己以往不愛的作為,現在也都在當下的自然反應做了出來。

是因為分離,更想證明他的存在,而讓自己不要太過思念嗎?還是因為思念,才讓自己不斷的提起....




再度回到台北這城市,也快兩個月了。每天坐著火車上班、下班,在競爭的車廂裡,忙碌的人群中,不時會疲憊的讓人想要鬆口氣。台北的空氣,在慢慢開始炙熱的天氣裡,混濁而粘膩。在每日長達三小時多的通車過程中,腦袋裡會躍出搬回台北的念頭。有趣的是,每當下班時刻一到,我便迫不及待的收拾、搭車回家。

昨晚,出火車站隨意漫步在回家的街上,涼風一吹,我才驚覺,原來,那不起眼的平房,那小小的院子,還有週遭的環境、人物。這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,才是讓我心繫的所在。不知不覺之中,我已經將生活安排成自己喜歡的樣子。並悠遊其中,怡然自得。






或許這世上有著比老公更好的男人,或許這世上有著更好的生活方式。對我來說這些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,我愛著的一切,都在我的身邊,而我,原來,也是這麼的愛著。

2006-08-09

The moment

When you keep the silence, I fell in the dark. You never know how were you broken my heart.

那個片刻,呈現永恆,時間與空間融為一體,呼吸感到壓迫,靈魂即將枯竭,或許你在思考,也有可能你在猶豫,其實也可能你已將思緒挪移,我卻遺落在於那個片刻。

其實在你轉身而上的瞬間,我也選擇離開那無法呼吸的空間,踏著泥濘,繞著附近的各條小路前進,借著雨水澆熄情緒的火燄,慢慢思考些問題。

在你開門的霎那,也剛好是我完成洗滌、選擇放空的當下,你的急切讓我放下某些恐懼,只是內心雜亂的情緒無法宣洩,更不想在肆無忌憚的將感受赤裸擺放,或許是太過信任而顯得不夠尊重,總是把各種想法與感受往你身上傾倒,而忘了保留,也忘了其他...... 那個片刻讓我知道了許多,也被保存下來...

2006-07-22

屬於自己的角度

「為什麼不可以一起呢?他們可能沒有真正努力過」
「不知道,努力的結果是什麼呢」

這是Cheryl 跟編劇的對話,用詞很淡,感觸卻很深,感情到底該用力去爭取,還是隨著緣分深淺而起伏?愛上一個人該放棄所有,用力的去愛,還是先暸解彼此、衡量狀況,再愛?


「我大概永遠沒有機會,站在其他人的角度去看」
「其實每個人都一樣,每日的忙忙碌碌都是為了自己,為了現實生活」
「很少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想」
「就是因為這樣,世界就變的很小很小,都不知道自己曾經失去了多少」


Cheryl 在與編劇談完話後,說了這段獨白,是,每個人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著世界,在很多事件上,這是個很不好的角度,但愛情該是排除在名單之外的,是吧!?當身陷於其中時,該如何感知別人的感受?如何擺脫自己的愛恨情仇,從對方的角度出發,了解對方的感受.....

第一次認真的完整的看這部片,搭配著現在身處的狀況,難過了好久好久,或許,是我不夠愛,或許是緣分不夠深,所以只能到這裡.... 對於「不離不棄」我們的定義差別太大,關於我們的生活,態度差了好多好多,偶爾,對於你的愛,我感受好深好深,偶爾,我又覺得你的愛好淺好淺,而我,以及我的愛,就在每一個平常時刻,感到徬徨無助,而後它開始選擇隱藏,久了,自己也無法找著...... 或許當我換著用你角度來看,這段故事的寫法就會不同,結構與過程也會差很多,或許連結果都會有所改變,只是,除了你,這也是屬與我的愛戀,而我選擇不斷流淚,直到渡過,那你我的美好回憶,將封存在我的心底 ....

2006-07-07

愛是勇氣

愛是勇氣。這句話有兩方面的意義。首先,愛上別人需要勇氣,因為非得脫下心靈鎧甲,把自己的弱點暴露在對方面前不可。但是,有了心靈深處的交流,則不再必要穿上鎧甲了,因為愛情給我們無比大的勇氣。

引自:新井一二三

2006-07-05

情緒儀的兩端

結束一段感情,應該讓自己空白,還是馬上投入一段新戀情?

結束一段感情,是痛苦、悲傷,有時還會有怨懟的感覺,而新戀情的開始,有的是猜測、磨合、期待、快樂的感受,人怎麼能夠承擔這麼兩極、複雜的情緒,而不感錯亂?或許就像M說的,有些人就是需要一段新的戀情來肯定被抹煞的自己,所以情緒上的矛盾,就不在考慮的範圍內,除此外的另一些人呢,那些不用新戀情來肯定自己的,又該怎麼處理?沒遇上偶然的留白是必然,若遇上偶然呢?那又喜又悲的情緒該如何消化.....

曖昧

一杯咖啡,煮法、水質、時間、盛裝的杯皿、賞味人的口味偏好,都影響著評價。

要在完美的條件下煮出一杯好咖啡,很難,於是開始尋求合適自己,而非完美的咖啡。

找對人煮、給對人喝,成為好咖啡的必要條件,再來就是看看煮的人是否每次都能煮出好咖啡,喝的人是否每次都用對的心情去喝咖啡,兩者是長期尋求咖啡解癮答,缺一不可必要條件。

曖昧,就像嗜喝咖啡者新進一家店,並且開始各種想像,想像著老闆對咖啡的熱情,想像老闆對環境與服務的要求,想像老闆烹煮咖啡時,那專注的神情與一貫的品味。只是不知道在這等待的當下,到底是愛上想像中的這杯,還是端呈上的那杯。



好的感情,開始要對,持續下去的方式更要對。

2006-07-04

帶來幸福的能力

帶來幸福的能力 -- 一種把黑白變彩色、把絕望變希望、把悲傷變快樂的特殊才能。

好想要有這樣的能力,深切的想要,讓每個人的生活都會變的很愉快,沉浸在幸福裡,卻又害怕沒有能力負擔這種特殊才能。

遇到魔幻師,才發現這能力原來人人都可以擁有,只是生命中卻總有什麼催促著我們趕緊往前,使人忘記了這能力的重要性,也忘記了自己可以獲得幸福,以及給予別人幸福。只要多給予聆聽與耐心、多犧牲自己一點、願意分享自己........

2006-06-30

屬於心裡的愛戀

一份屬於心裡的愛戀,單純是心裡的感受,要放在心裡,那美感才會永恆的存在。

我喜歡喝酒,喜歡有人陪著喝酒,喜歡有人陪著,陪著一起胡鬧,一起喜怒哀樂,兩人之間,相互的陪伴,讓一切美好加倍的放大。

很想獨自佔有這樣的美好~

2006-06-12

A sentence...

「我不知道,以後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對你」

I really want to say the same sentence, but I can't............當一句話隱含太多的情感時,只能把它隱藏。


故事有起點,也會有終點,人生卻無法像故事一樣可預視,你無法得知,何時該前進,何時該後退,又何時該停下腳步--等待,更無法得知你的動作、行為,會在怎樣的狀況下,發酵或不發酵,只好不斷不斷不斷的在每個當下、每個互動中碰壁、找路、成長、後退。

像是跳舞,可以優雅、奔放、狂熱、充滿情感,但在兩人培養默契中,總免不了踩個兩腳、摔個幾次,每當提升一個技巧,可能就必須又重複幾次錯誤的過程,舞伴間若能給予彼此鼓勵、寬容、希望,並一起努力、進步,那麼一場動人心弦的舞蹈,指日可待,但,只需要一點點的不同,這一切都將如泡沫般的消失。

你,對於我,有多少的了解呢?關於你、我 -- 能說的,說了;說不出口的,在這寫下來了。但我知道,你很少用心的閱讀、相處、了解。

相對的,我有多瞭解你呢?雖然你總說我能臆測你行為,但這樣的我實際上卻無法得知或了解行為背後的意義,我不被需求著,也不存在著。

或許,錯的是我,總分不清楚該在什麼時候畫分什麼界線,導致朋友總來來去去,真正留下的很少很少,在這當中也受過不少不少的傷,有跌倒爬起後拍拍就好的,也有重傷血流不止,最後死而復活的,但駑鈍的我無法擺脫伴隨一生的思考邏輯,總以為真心就能無愧,而無法真正學會怎麼分類、應對身邊週遭的人,用不同的準則與態度,而我們的情感,就在這樣的狀況下,終究夭折。

2006-06-01

How to make a decision?

該選擇第一眼就投緣,爾後相處起來也輕鬆愉快的,但未經過時空焠鍊的,還是,願意跟你溝通互動協調、可以一起面臨困境,但生活中總有摩擦的?

可不可以像野口一樣說著:我不知道,我不知道,然後不做任何的抉擇,或者任憑著老天爺的安排,看著緣起緣滅。

當我們越來越可以自主,生活從是非題變成選擇題時,真的會比較愉快嗎?從小看著阿姨們努力經營家庭,與母親勇於追求愛情兩極化的生活,到現在兩者結果呈現相當的落差,讓我不禁感到膽顫心驚,前者選擇像是非題般的人生,用心經營下現在已有許多收穫,經濟能力的提升、社會地位的穩定、生活的怡然自得等,後者勇於追求豐富人生,卻在十幾年前下落不明,雖說我們無法了解兩者在此當下對人生的看法,或自己內心真正的心情,但純粹就一般日常生活狀況與社會常理性判斷而言,前者遠遠比後者收穫更加豐富,生活也較幸福。

或許我們可以說時代不同了,或許我們可以推論運氣還是很重要的,但,重點是我們該如何下決定、做選擇呢?常聽見或看見「滿足」由心出發的定義與見解,卻不能肯定這樣的「滿足」是否為真時,該如何呢?又或許這一切純粹是由於過多的選擇而造成的矛盾,那又該如何?追求還是固守,很難做決定。

好想學野口說:我不知道、我不知道。

2006-02-20

Love v. Commitment

臨時被以前同事叫上去台北聚餐,想想實在許久未見了,便準備準備到內湖去吃飯,來的人不多但結婚有子、頂客族、未婚者都有,許久未見的大家話題當然就從基本問題開始,於是與C 跟R 談到了愛與承諾(起因於我跟大家說「我若結婚就不用猜想是否因為懷孕,一定就是。」),R 認為婚姻是一種因為愛的責任而必須給予的承諾,C 也認為愛到深處,婚姻該是種狀態的呈現。

我呢?我的想法是什麼?説實在的我並不認為婚姻是一種「愛」的承諾,因為愛無法被承諾,它是個多變又無法掌控的狀態,愛與不愛來自於彼此的互動,是一種恒久的多變,當我們不定時審視自己都會訝異於某些觀念或行為的改變,更何況是倆個獨立的個體以及兩者的集合,但是否因為這樣就不去承諾?猶記得自己以前所祈求的承諾,現在想想其實並不是對愛的需求,而是對於生活穩定度的控制,因為愛所以想這樣生活下去,於是希望得到這樣的承諾,生活狀態基本不變的承諾,但這不是愛的本體,也不是愛的需求,而是人類對於定數的控制。

2005-05-16

愛,停留在當下

不論是新聞或是週遭的朋友,都讓我看到了相同的羅生門,對於愛與非愛的闡述與理解是那麼的不同,就牽手親吻、同枕而眠等動作來說,對我總代表著某一種感情的流動,且它是近乎愛情,沒想到這想法早被收藏至博物館中展覽。

是男女感情還是師生情誼,好像已不再是那麼重要,兩者的感受不曾也不能放在天平上衡量,有人的尺度太開放,有人的愛情太瞬間,該如何收放與表達都是藝術,區別藝術的等級與價值,是你我個人主觀意識的問題,因此多說些什麼也無益。

漸漸的我可以知道,你的欣賞可以藉由行為展現,被你放在心底的愛情無法成為阻力,你不想傷害卻無法理性克制自己,你的愛,停留在當下。

這一切,我可以了解但不能理解,可以體會但不能體諒,我學著多一點接納,也把持著自己的信念繼續向前。